访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

2022-03-0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日前在接受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生物炭研究已迈向“双碳”目标,尤其是农林业碳汇。为了实现碳中和,除了工业减排等,还可以把农林废弃物等所有生物质做成生物炭后回归到土壤中去。

  “这是一种很好的农林业碳汇方式。它不但可以实现碳封存,消减环境污染,还可以还田改土,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陈温福说,“生物质炭化还田给我们带来的是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的协调。在当前‘双碳’目标下,最佳农林碳汇途径就是‘变炭为碳 冷净地球’。农林碳封存最好的方式就是高效综合利用生物炭技术。”

  农林业废弃生物质炭化综合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行途径之一。它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生态安全、无污染、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显著特点。生物炭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在实现农业碳汇的同时,解决耕地保育、土壤修复、污染治理等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构建低碳、循环、可持续、高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陈温福介绍,生物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而且稳定性很好,在土壤中可以存在成百上千年。因此,把生物炭施入土壤本身就是碳封存的过程。生物炭技术将固碳减排、消减环境污染和废弃生物质资源循环再利用放在一起同时进行,这其中不仅体现了生物炭的生态效益,同时也意味着它的经济效益。

  随着粮食安全和固碳减排需求的不断发展,生物炭与土壤管理和碳封存之间相互联系,其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陈温福说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不可否认,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土壤-作物-环境”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确保农业环境安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对于未来的生物炭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未来会如何发展呢?

  十几年来,陈温福带领团队一直坚持做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就是在同一块田里施用生物炭,看它进入土壤以后,土壤的性质、肥力、微生物等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积累数据,监测效果,实现精准化,系统化,促进生物炭研究与产业化的发展。

  陈温福说:“现在,我们要把生物炭用于农业、环境和碳封存,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也需要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考虑问题。例如农业碳汇核算,生物炭究竟能在多大的比例上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目前,农业碳汇还仅仅是个开始,这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同时,生物炭在材料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比如纳米生物炭等。”

  生物炭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是推广速度慢。生物炭的应用还需要从国家角度,由政府出面做顶层设计。

  因此陈温福建议:一是将农林业碳汇作为重要研究专项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是把生物炭纳入到碳交易系统中;三是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将生物炭产业变成带有公益性的事业来做。公益性部分需要国家出面来进行。这样的话,才能对生物炭产业有一个大的推动和发展。

分享